7月9日21:30,武昌区疾控通知武汉大学发现一名疑似霍乱感染病例,学校迅即行动,在省、市、区疾控部门指导下开展处置工作。经核查,该病例为武汉大学研究生,住工学部八舍,有胃肠炎既往病史。7月8日5时左右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,7月8日10时前往武汉大学医院就诊,因其腹泻3次以上转诊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。目前该生已按相关要求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隔离治疗。
据疾控部门反馈,该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,湖北省疾控中心和武汉市疾控中心对原样开展复核,血清学凝集试验均为O139阳性,诊断为霍乱,毒力基因阴性(霍乱弧菌致病力较弱),目前经有效诊治,该生情况稳定,症状已消失。截至7月10日19:36,通过对264名重点人群、259个点位进行快检,未检出O1、O139群霍乱弧菌,未发现新增病例。什么是霍乱?为何会被列为甲类传染病?
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,表现症状主要以腹泻为主,甚至肚子不疼就开始腹泻,也会伴有呕吐症状出现。发病急,传播快。被污染的水源及海产品都可以作为传播途径。剧烈腹泻往往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,会出现脱水等症状,迅速导致生命危险。
由于发病急、病情重、传染快、传播广泛、所以被列为甲级传染病。
霍乱和鼠疫是我国唯二的甲类传染病,新冠则是乙类传染病按甲类进行管理。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此前公布的数据,2020年全国霍乱报告发病11例,2021年全国霍乱报告发病5例,均无死亡病例。
对于偶发性霍乱,其实我们不用过度担心。只要尽快控制传染源头,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,就不会形成大规模传播。
霍乱的起源
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,自1817年以来,曾经发生过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,先后导致数千万人死亡,对部分染疫地区的民众生命健康、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了毁灭性打击。每年,全球大约有300万~500万人感染霍乱,死亡人数达10~12万。
传播途径
霍乱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,也不能通过皮肤直接传播,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简单来说,就是病从口入。但是如果皮肤沾染到霍乱弧菌,不注意卫生,不注意洗手,也有可能导致传染。
易感人群
不分种族、性别和年龄,人们对霍乱普遍易感。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,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尤其是生活在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,更是霍乱疾病的高发人群。
治疗措施
该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,暂且尚无特效药物,只能进行对症处理,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,辅以抗菌治疗。剧烈呕吐者暂停进食,待呕吐、腹泻缓解后可给予流质饮食,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。
如何预防霍乱?
加强个人防护
公民若前往霍乱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,请尽量避免与霍乱确诊病例或疑似有霍乱症状者直接接触,如有不适,请主动申报以便及时医治。
注意饮食安全
改善环境卫生,加强饮用水消毒和食物管理,保护水源,防止污染,改善饮用水供应条件,不吃生冷、腐败或变质食品,不吃生或半熟水产品;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洗手,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。
提高抗病能力
坚持锻炼身体,提高抗病能力。从事环境卫生、饮食服务人员、医务人员及水上居民等重点人群应及时进行疫苗预防接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