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经常听到张老师这样说:咋办诶?这是她为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想办法时候发出的正常询问,她是在寻求帮助,也是在内心思考,想想该如何帮助学生渡过难关。我们深知,只有负责任的老师,才会把学生的事放在心上;只有心怀大爱的老师,才会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;只有心怀教育梦想的人,才能放下自己的儿子,来思考学生的人生。

疫情期间,封闭管理的通知来了,两个儿子也在家开启了学习旅程,每个老师都面临这样的时刻:是走还是留?是照顾孩子还是教育学生?张老师毅然决然的来到学校,她抛下了孩子,忘记了自己的病痛,也正是这种心怀大爱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,时时感动着学生,影响着家长。用孺子牛来形容陈老师是再恰当不过了,因为,他总是在批改作业;因为他总是在默默备课;因为,你看到他时,他一般都是在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难题,为学生疏导心理,帮助学生树立信心,鼓励学生再接再厉,教导学生制定计划……他的身影总是和学生一起出现,他的身影总是和学生形影不离,他的身影总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忙碌。这一届的高三学生,经历了三年的疫情,内心有很多的无奈,总有遇到“天有不测风云”的时候,陈老师始终没有放弃他们,无论成绩好坏,在陈老师的心里,他们都是最棒的,他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虽然,陈老师的语言中没有太多的诗词名言,也少了声情并茂,但是他总能用一种很接地气的语言,很实际的想法,很朴素的道理,征服孩子们。每天早上,来得最早的是陈老师,默默陪伴学生;每天晚上走得最晚的,也是陈老师,悄悄督促学生;即便是没有晚自习的时候,陈老师也经常在办公室温柔地坚守着。这样的老师,在疫情封控管理期间,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学校,言笑晏晏地陪伴着年轻教师,用自己的形象,温暖了学生,也鼓励了年轻的同事们。封控管理通知下来了,任老师家里也举行了一次小小的家庭会议。大家都支持任老师去学校战斗在一线的决定,家人的支持让任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,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学校,与同学们同吃同住,在最后的冲刺阶段,陪伴在他们身边,全力支持高考。像任老师一样的,还有刘瑞丽老师,虽然知道自己很难,但是依然选择来到学校,家里的孩子和孩子的奶奶也跟着来到了学校,一起陪伴高三学子们走完这最后的冲刺之路。

不管是任老师,还是刘老师,她们用自己的亲身做法,向学生们展示了什么叫坚持不放弃;她们用自己的行动,告诉了学生们,危难时刻,我们都在;她们的家人也在精神上支持着教育事业,告诉了我们,什么是坚强的后盾!阳光冲破乌云的阴翳
春风化解严冬的冰寒
灯塔引领航船的方向
文昌的教师们
如光似风是灯塔
为学生成长带来希望